金融廣告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方便人們獲取信息的同時,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過各種渠道平臺投放非法金融廣告,誤導金融消費者購買不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甚至通過吸引眼球的廣告內容誘騙金融消費者參與非法金融活動。金融消費者需要掌握識別金融廣告的相關知識,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及能力。
(一)常見的非法金融廣告行為及識別方法
1.金融廣告主必須取得相應金融業(yè)務資質才能投放金融廣告。如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投資公司、交易所、典當行等機構不能以各種名義發(fā)布吸收存款的廣告,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yè)務資質的組織和個人不得發(fā)布放貸業(yè)務廣告等。
2.金融廣告主投放的金融廣告內容必須與其所取得的金融業(yè)務資質在形式和實質上保持一致。如金融廣告主不能以投資理財、投資咨詢、貸款中介、信用擔保、典當等名義發(fā)布吸收存款、信用貸款內容的廣告。
3.金融廣告違反廣告法相關規(guī)定,對金融產品或服務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承擔的風險責任,如未標明“投資有風險”字樣等。
4.金融廣告對未來效果、收益或者與其相關情況作出保證性承諾,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如投資理財類金融產品宣傳“本金無憂”等。
5.金融廣告夸大或者片面宣傳金融服務或者金融產品,在未提供客觀證據的情況下,對過往業(yè)績作虛假或夸大表述,如宣傳“同類產品收益率最高”、強調“最高歷史收益”等。
6.金融廣告違法利用學術機構、行業(yè)協會、專業(yè)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7.金融廣告對投資理財類產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況進行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8.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主管部門明令禁止的違法活動內容,如宣傳可以發(fā)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校園貸”等。
9.宣傳提供突破住房信貸政策的金融產品,加大購房杠桿,如宣傳可以發(fā)放“首付貸”、進行房地產場外配資等。
(二)金融消費者要增強自身風險責任意識
金融消費者通過廣告接觸金融產品和服務時應先了解相關的基本知識、通過正規(guī)渠道咨詢專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再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謹慎的選擇,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金融消費者在接觸到金融廣告時,在作出最終決定前可以通過如下的“三多”步驟來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
一是多問。涉及具體金融產品的廣告,都應取得相應的金融業(yè)務資質??梢栽儐栐摴臼欠窬邆浒l(fā)行金融產品和投放廣告的資質,詢問推銷人員是否具備從業(yè)資格證明,詢問產品存在的風險和目標群體。如看其營業(yè)場所是否擺放有關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金融許可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看其經營的業(yè)務是否屬于發(fā)證機關核準的業(yè)務范圍。在不確定其真?zhèn)螘r,可以按照本手冊第四部分的熱線電話咨詢第三方機構。
二是多想。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服務之前,想一想廣告中的金融產品的風險在哪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個人應對自己做出的金融決策負責,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當金融廣告的收益讓人心動時,不妨先去做一下風險承受能力測評,了解自身的風險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決策。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消費者應冷靜分析、認真識別“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避免上當受騙。
三是多學。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廣告層出不窮,金融產品和服務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但是金融的本質沒有發(fā)生變化,金融消費者應通過學習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金融行為習慣和態(tài)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yǎng),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
(三)涉嫌非法金融廣告的九個特征
1. 承諾“投資理財回報高于同期貸款基準利率2倍以上”;
2. 承諾“理財投資回報率10%以上”;
3. 承諾“百分百本息保障”;
4. 承諾“無需征信報告,只要一張身份證,即可24小時放款”;
5. 承諾“無征信秒過”;
6. 承諾“一張身份證,來就借”;
7. 金融廣告中沒有標明“投資有風險”字樣;
8. 金融廣告中沒有顯著標明“廣告”字樣;
9. 金融廣告利用監(jiān)管機構、學術機構、行業(yè)協會、專業(yè)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進行推薦、證明的。
華夏銀行呼和浩特分行網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