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國利 王建新
1918年,程開甲出生在江蘇吳江的一個殷實家庭。13歲那年,他成為浙江嘉興秀州中學的一名學生。入學才幾天,日本就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略者燒殺搶掠的行徑深深刺痛了這位熱血青年。他意識到,中國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科技落后。
從那時起,他立志“科學救國”。1946年,這個吳江青年遠渡重洋,求學英國。1950年,他婉拒導師挽留,毅然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先后任教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0年,其間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固體物理學》。
1960年,他被一紙命令抽調至北京,從此“消失”在公眾視野之外。3年后,他第一次來到羅布泊。自此,他在這片“死亡之?!睗撔拈_始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è)。
1964年10月16日,東方一聲巨響,羅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驚世界。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后,程開甲還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被稱為中國“核司令”。
雖然在參加核武器研究的20多年時間里隱姓埋名,沒發(fā)表過論文,在學術界銷聲匿跡,但程開甲經常說,他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2018年11月17日,101歲的程開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位“兩彈一星”元勛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