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重基/文
一針,一剪,一筐,一凳,一人。
一坐一天,一干就是十幾年。
衣裳修補匠人陳玲玲靜悄悄地一個人,坐在呼和浩特嘉茂商場的十字路口,穿針引線,修經(jīng)理緯,任車水馬龍從身邊來往穿梭,一絲不茍地修補著各種衣物。
汗津津地臉上,全是認真的表情。
“我老家山西運城的,來呼市好多年了。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給人家打零工,偶然的一次,看見別人幫人縫補衣物掙錢,覺得自己的針線活底子也不錯,那一段時間又正好閑著,于是就試著掙點零花錢貼補一下家里,這一試就試到了今天?!标惲崃嵝χ鴮τ浾哒f道。
巴音圖是記者的好朋友,新買的毛料西服不知怎么地爛了一個小口子,棄之可惜,自己縫補又太難看,前幾天和朋友一起聊天,聽說有能修補的,于是打聽后便找了過來。
“你這是毛料的,可以精補,我一定給你織的和原來一模一樣,保證看不出來?!标惲崃針銓嵉卣f道,“大約得三四天,如果你著急得話,三天就可以了,我必須拿回家里給你修補”。
我這個能補嗎?多少錢?正說著,旁邊過來一名女同志拿了一條運動褲給陳玲玲看。
“你這個簡單,十塊錢?!标惲崃徇呎f邊穿針引線。
也就是幾分鐘的功夫,褲子交還給了顧客。陳玲玲用她的縫補技術(shù)麻利地掙到了十塊錢的報酬。
“你這個我要好好給你修補一下,也就是這種料子才可以精補。”陳玲玲邊拿出工具來比劃著邊說。
三天后,記者和朋友又一次見到陳玲玲
“嘿!真不錯,還真看不出來。"朋友拿著修補好的西服高興地說道。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穿著和過去的年代相比較富裕多了。年輕一代的很多人家里再也見不著傳說中的“縫紉機”了。衣服隔三岔五的隨心所欲地就換了,特別是一些時尚流行時髦的 ,還專門磨出窟窿洞洞的彰顯著品味??p縫補補又三年的老傳統(tǒng)翻天覆地出來了新花樣兒。
但是正裝還得堅持過去地老傳統(tǒng)!
縫補手藝不能丟!
責(zé)任編輯: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