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昊 劉偉/通訊員)我是一塊幫助人們記事的“小白板”,從工廠出來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會和其他“小白板”一樣,過上“躺平”的美滿生活。畢竟,大多數“小白板”的命運都是先被主人愛不釋手地使用一陣,然后很快被閑置、淡忘,從此光榮“退休”,享受無盡的閑暇時光。然而,當我遇到了她,我的命運徹底改變了。
她是一位資深的物資調度,一頭齊肩短發(fā),眼神里透著一股堅定。第一次見到她,我就預感到,我的“躺平”夢可能要泡湯了。
作為一名擁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物資調度,她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同時管理多個項目的物資,總能做到游刃有余、“糧草先行”。問她工作的秘訣是什么,她指指桌上寫得“滿滿當當”的我——筆記密密麻麻但分點分條、標記清晰?!昂冒?,快樂是你們的,辛苦我獨自默默承受?!蔽仪那耐虏?。
工作中,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夠順順利利完成的,她遇到的困難也不少。在一次重點項目物資齊套過程中,有一款器件到貨后檢驗不合格,而重新訂貨至少需要八個月,更糟糕的是,在全國詢貨也未能找到新批次的現(xiàn)貨,項目進度受限、陷入困境。
當時所有人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她始終保持冷靜,她開展逆向思維,向質保單位咨詢該款器件所有的質保記錄,向曾經委托質保過的單位一個個打電話咨詢是否還有余料。終于,找到2只質保合格的同款器件,解了燃眉之急。我看著自己身上一個個的圓圈與叉號,感受著她一次次的期待與失望,當對號最終勾起的那一刻,心里也涌起莫名的激動與欣喜。但是——“哼,可把我累個夠嗆!”
她總是喜歡嘮叨“三句話”。第一句話很簡單——“說”。我原以為采購工作很輕松,每天喝喝茶、打打電話、收收貨。但是她的工作狀態(tài)完全不是這樣,項目任務往往時間緊、任務重,齊套壓力大,她經常忙得腳不沾地,桌上電話不停,杯中熱水漸涼。因此,她與人溝通力爭直接、高效,簡單的一個“說”字,我就知道她這是又進入工作狀態(tài)了。
第二句話是——“然后呢?”采購環(huán)節(jié)流程眾多,從提需求、下訂單、簽合同,到生產、試驗、檢驗,再到到貨、入庫、出庫、配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缺失都不能使器件放心使用。因此,很多時候看似在盯一項器件的進度,實際上是在盯這項器件背后的若干個狀態(tài)。物資齊套進度要與生產進度相匹配,就要確保齊套周期的真實可控,將目光放長遠,提前識別風險并排除,就是“然后呢”這句話帶來的巨大魅力。
第三句話是——“我說清楚了嗎?”為確保采購信息能夠在眾多環(huán)節(jié)中準確無誤地傳遞,她總會在每次溝通之后再加一句“我說清楚了嗎”。若是你面露難色、支支吾吾,她就會再為你耐心講一遍。像她這樣嚴謹細心、認真負責的“工作狂人”,我無法抑制地越來越敬佩,這三句話也漸漸成為了她的口頭禪,將我耳中的繭子磨得越來越厚。
此外,她還有“三個稱呼”——“老楊”、“楊老師”、“師父”。不同的人對她的稱呼不同,蘊含的情感也不盡相同。
“老楊”是辦公室里共事多年的同事對她的“愛稱”,十多年來他們一起攻關、一起熬夜,工作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關心,憑借出色的業(yè)務能力和真誠待人的心,她深受同事們喜愛,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楊老師”是項目組成員對她的“敬稱”,不管是物資齊套、成本控制,還是供方管理、部門協(xié)作,她總是十分專業(yè)且認真負責。會上討論問題也是言之有物、一針見血。其實她工作的法寶不僅僅靠我,記憶力也十分強大。記得有一次專家問到一個關于五六年前合同簽訂的問題,她竟能脫口而出,將事情脈絡陳述清楚,周圍人對她佩服不已,或許只有真正用心付出了才會如此印象深刻吧。
“師父”是新人徒弟對她的“尊稱”,無論是她過硬的業(yè)務能力,還是正直堅定的品行,都得到了徒弟們的敬仰。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徒弟們正快速成長起來,希望早日成為像她一樣優(yōu)秀的“采購達人”。最近隨著職務變動,她又增加了新的稱呼,我相信,未來她會有越來越多新的稱呼,但是作為一個“小白板”,我腦容量小、思維線性,只記得并將永遠記得這“三個稱呼”。
四季度,所里開始“決戰(zhàn)沖刺”,在這個關鍵時刻,每個人都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而她,更是沖在最前。每每念及此處,望著她忙碌的身影,我陷入沉思,“或許這樣,也很不錯?”
從最初不太理解到后來感同身受,我逐漸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安逸的“躺平”,而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斷拼搏奮斗、克服困難,實現(xiàn)自我價值?!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總€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我這塊普通的“小白板”,也慶幸在陪伴她的過程中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故事。
責任編輯: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