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fddeg"></b>
    <strike id="fddeg"><label id="fddeg"></label></strike>
    <li id="fddeg"><meter id="fddeg"></meter></li>
    <thead id="fddeg"></thead>
      <dd id="fddeg"></dd>

      您好,歡迎來到 i 北方網官方網站!
      • 登陸企業(yè)郵局
      • 返回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站
      ####.##.##
      i北方網官方賬號
      當前位置:首頁>深度

      深度 | 種子危機與背后驚心動魄的暗戰(zhàn)!

      來源:www.xwzhw.cn  發(fā)布時間:2021-09-14  瀏覽:53765  字體【 【關閉】
       
      第一部分:8000多年的養(yǎng)豬國家, 98%的種豬需要進口
      第二部分:國產的按斤賣,進口的按粒賣
      第三部分:中國的種子企業(yè)到底有多弱?
      第四部分:種業(yè)巨頭孟山都是如何幫助美國制霸全球的
      第五部分:為什么中國種子現(xiàn)在還有較大差距?
      2017年6月13日,1080頭豬從美國芝加哥乘專機,飛行20個小時,抵達昆明長水機場。
      這1080頭豬,不是我們買回來吃的,它們是曾祖代種豬,價格3萬元一頭,買回來是專門生豬仔的,培養(yǎng)“下一代的”。
      這些種豬地位可不一般,除了乘坐專機,下飛機的時候,買方集團董事長、副總裁悉數(shù)到場迎接。
      像這樣的一幕,在中國幾十個省份,幾乎都在上演,不為別的,只因為我們本地沒有這么優(yōu)秀的種豬,只能進口。
      很遺憾,一個養(yǎng)豬8000多年的國家,大量的種豬需要進口。
      可能有人奇怪豬和種子這個話題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不管是家禽、水果、蔬菜、糧食,都需要 “種子”,不然怎么繁衍?怎么種植?
      可能還有人疑問,用自己家的豬生豬仔不行嗎?為什么要用別人的種豬?
      首先,外國的品種太優(yōu)秀了,進口的種豬甚至稱為“豬芯片”。
      因為繁殖能力更強,我們的種豬一年出欄生豬14頭左右,而國外的可以出欄20頭左右,比我們多了30%。
      此外,部分優(yōu)良的種豬還具備出欄時間更短、體質更結實、生長更快、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
      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引進國外品種取得的經濟效益會更好。
      而且,種豬也是是有工作時間的,不能從生到死一直生仔,到一定時間就得淘汰換新。一般公豬2~3年、母豬3~4年淘汰。
      所以,導致一直要進口種豬。
      當然除了種豬,中國的種雞、種牛、種鴨,很多都依賴進口,而且部分品種是嚴重依賴進口。
      中國的祖代雞,像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幾乎全靠進口,大型超市,飯店,用的都是進口繁育的品種,可能農村自家養(yǎng)的可能除外。
      直到2019年,中國才研發(fā)出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羽肉雞新品種。
      再比如說北京烤鴨,也很多都是英國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在英國被稱為Pekin Duck,也就是北京鴨,因為他的品種本來就是北京土鴨。
      但是很遺憾,北京土鴨需要從外國進口。
      1873年,美國人把北京鴨蛋帶到北美,然后傳入了歐洲。
      英國人嫌北京鴨太肥太油膩,在一個叫櫻桃谷的地方經過幾十年遺傳選擇實驗,培育出了生長速度快、肥肉率低的鴨 “櫻桃谷鴨”。
      這類鴨子現(xiàn)在全球每年銷售30億只,穩(wěn)居世界第一。
      進入中國是在1991年,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兩國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其中一個就是養(yǎng)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長得快,吃得少,還不膩,很快就成為了北京烤鴨、南方鹽水鴨、板鴨的原料。
      北京只有極少數(shù)餐館會選用純種北京鴨,其他90%以上都是櫻桃谷鴨。
      在這種關鍵技術上,外國公司都是高度一致,櫻桃谷鴨不賣給中國純種,只賣祖代種,單價是北京鴨的10倍。
      解釋一下這個祖代關系,櫻桃谷鴨分為4個代別: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
      這里面有很多生物遺傳學知識,反正就是,越往上越純正,價值越高,曾祖代毛利率可達60%以上,但中國只能買到父母代的,然后孵化出商品鴨,再送到我們嘴里。
      直到2017年,中國收購了英國櫻桃谷農場100%的股權,但是呢,雖然鴨子的問題解決了,可我們缺的可不止是種鴨這一項。
      還有一個跟家禽息息相關的東西,幾乎也可以說是百分百進口:黑麥草種子,就是動物吃的一種青草,最優(yōu)質的放牧類飼料,很多公園綠化和高爾夫球場都用的是這種草。
      在中國的農作物進口里面,最多的就是黑麥草種子,然后就是蔬菜種子。
      就拿蔬菜來說,中國的蔬菜品種自主率為87%,聽起來覺得很不錯,但蔬菜是一個大種類,有上百種品類。
      這個數(shù)據也是最近幾年才逆轉過來的,十幾年前,全國蔬菜之鄉(xiāng)山東壽光,有30多家國際種業(yè)巨頭,洋種子占據了壽光60%的市場。
      韭菜、白菜、黃瓜、辣椒、蘿卜等,基本上都是以國產品種為主導,但還有部分依賴進口。
      還是部分需要進口,是因為我們不是沒有自己的品種,而是我們的品種沒有國外的優(yōu)秀,競爭力不夠。
      一些我們在超市里面看到的品相好,口感好,也賣得更貴的蔬果,都來源于進口種子。
      散農無所謂,自己隨便種點一吃,不會有那么挑剔,但商業(yè)化的大型農場還是會中西混用,很難拒絕國外品種。
      尤其是大棚農業(yè),進口依賴度非常高,青花菜95%靠進口,西蘭花80%靠進口,甜菜95%靠進口,胡蘿卜、菠菜、洋蔥90%靠進口。
      水果小黃瓜進口荷蘭,生菜進口美國,蘿卜種子來自韓國,菠菜來自歐洲,胡蘿卜來自法國,菠菜來自德國,西藍花來自日本,辣椒來自以色列。
      這些進口的種子,品種確實好,生長效率也高,收益也更大,像以色列的辣椒,國產的可以收2茬,他們可以收3茬,直接多出了一倍。
      但問題就是貴,一公斤日本甘藍種子6800元、一粒進口番茄種子15元、胡蘿卜種子每罐1.2萬元,荷蘭甜椒種子每公斤18萬元,沒有打錯數(shù)字,就是18萬元。
      日本進口的西蘭花種子,2015年一袋3500元,2016年漲到6500元,今年已經漲到了2萬元一袋。
      真就是大家說的:國產的按斤賣,進口的按粒賣。
      蔬菜、花卉、草種這些種子國產化之所以差,是因為早年中國種子都是小作坊經營,市場化低,又因為開放的早,外國種子大批量進入中國,種植戶習慣了,企業(yè)也就懶得研發(fā)了。
      看完蔬菜,那中國的糧食是什么情況呢?
      三大主糧沒有問題,完全自主研發(fā),這個沒人敢馬虎,中國對主糧的把控很強,所以種業(yè)巨頭在三大主糧方面沒能拿下中國。
      主糧種子基本都是國產化,小麥、水稻、油菜、大豆種子100%自給,玉米種子90%國產。
      中國的糧食是很充足,但我們餐桌上吃的部分蔬菜或高端蔬果不是中國人自己研發(fā)的食物,這是什么感覺。
      即使高端蔬果不涉及到糧食安全問題,可帶來的后果就是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但錢都給國外品牌掙走了。
      中國現(xiàn)在是糧食大國,但還不是糧食強國。
      我們拿倭國舉個例子,日本種植面積有限,絕對不算農業(yè)大國,60%的玉米和大豆依賴進口。
      但日本卻是農業(yè)強國,主要強勢的地方在水果和蔬菜,日本多山地少平原,水果蔬菜種起來方便省地。
      日本的種子企業(yè)主要研究的就是種苗,向坂田種苗、瀧井種苗,收入排全球第八、九位,跟中國最強的種業(yè)公司隆平高科是一個水平。
      中國的水果種苗,很多都是進口日本。
      如葡萄:陽光玫瑰、夏黑
      蘋果:紅富士、王林、津輕
      柑橘:丑橘、春見、不知火
      柿子:陽豐、次郎
      梨:豐水梨、秋月梨
      草莓:紅顏、章姬
      2021年4月,日本出臺法令禁止種苗出口,對我們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
      日本、韓國,以色列,荷蘭這些面積小國,都是以技術實力在農業(yè)上制霸,成為成為部分農產品的強國。
      這些國家在優(yōu)質種子的研發(fā)上,往往都已經沉淀了百年左右的基礎。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種子都是農民自己解決,今年收完糧食,留一點明年繼續(xù)種。
      1979年以后,種子才開始專業(yè)化生產,由政府統(tǒng)一提供。
      2000年,中國才啟動“種子工程”,但我們要追趕的是發(fā)達國家一百多年的發(fā)展道路和技術沉淀,這個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趕上的。
      時間起步晚可以理解,不過奇怪的是,中國育種專家數(shù)量世界第一,中國農業(yè)科研院所數(shù)量世界第一,中國農業(yè)大學數(shù)量世界第一,中國種業(yè)論文數(shù)量世界第一。
      可我們不是“種子強國”,而是“論文強國”,我們的育種科研成果,很多沒怎么轉化為產業(yè)優(yōu)勢。
      縱觀全球種子市場,60%是種子公司生產的商業(yè)種子,已經是成熟的產業(yè)化運作了,只有40%是農民的自留種子。
      發(fā)達國家種子基本上是由私營種子公司提供,而發(fā)展中國家的種子,基本上是農民自留的種子或政府部門提供的種子,市場化程度比較低。
      中國就是第二種,沒有能夠和世界巨頭過招的企業(yè),看一下這個2020年世界種業(yè)公司排行。
      拜耳孟山都(德國)
      科迪華/杜邦/陶氏(美國)
      先正達(瑞士)
      利馬格蘭(法國)
      科沃施(德國)
      巴斯夫(德國)
      丹農(丹麥)
      瑞克斯旺(荷蘭)
      坂田種苗(日本)
      隆平高科(中國)
      后面的榜單就不看了,反正前二十只有兩個純中國企業(yè),一個隆平高科,一個北大荒。
      拜耳和科迪華完全是遙遙領先,一騎絕塵,孟山都2019年被拜耳收購,科迪華是杜邦陶氏合并而成。
      排名第三的瑞士先正達,2017年被中國化工集團用3000億人民幣收購,所以現(xiàn)在是中國企業(yè)。
      中國本土種子企業(yè)隆平高科,收入只有拜耳孟山都的1/20,如果沒有收購先正達,中國基本上又要被這些巨頭宰割。
      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yè),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于孟山都一家。
      2012年,曾任職于孟山都的劉石在去美考察之后感嘆:中國種業(yè)技術落后世界至少30年。
      有多落后呢,拿半導體芯片舉個例子,中國芯片經過幾十年拼命追趕,現(xiàn)在還落后西方10年左右,可想種子得有多落后。
      這樣的場面我們已經在芯片領域見識過一次了,而在糧食種子方面后果我們也知道,巴西,阿根廷就是活生生例子。
      1996年,阿根廷引入轉基因大豆,數(shù)年之后轉基因大豆就占領了阿根廷99%的市場。
      阿根廷每年從中賺取200億美元,但賠進去的是失去了自己的糧食自給能力。
      為了種植大豆,大片森林被砍,以畜牧業(yè)著稱的阿根廷,牛奶都要從烏拉圭進口。
      這樣的故事也曾經發(fā)生在中國身上。
      講幾個讓人遺憾的故事。
      前面提到的英國櫻桃谷鴨、完全進口的白羽種雞、還有新西蘭奇異果,其實都是源自于中國。
      一百多年前,一個新西蘭技術人員從湖北帶走了一粒獼猴桃種子,被新西蘭培育出了味道更好的黃心獼猴桃,統(tǒng)治了全球1/3的市場,賣給中國的價格比國產獼猴桃高了10倍以上。
      這就是中國曾經面臨的一個問題:手握豐富的生物資源,卻沒有很好的開發(fā)利用,這才讓別人撿了便宜。
      我們眼里的野果雜草,反而成了他們的育種材料。
      大豆爭奪戰(zhàn)大家更熟悉,美國1898年就盯上了中國的大豆,幾十年里美國農業(yè)部先后數(shù)次派人到中國,采集我們的大豆品種。
      最后的結果,中國的大豆倒是沒有被美國農業(yè)部拿走,但被美國企業(yè)孟山都拿走了。
      最可氣的美國種業(yè)巨頭孟山都,這個公司,全世界對他的評價都是臭名昭著。
      1896年,孟山都創(chuàng)建,第一個產品是糖精,雖然糖精專利在德國人手里,但孟山都假裝看不見,反正在美國山高路遠,就舔著臉抄襲生產,還成了可口可樂的供應商。
      發(fā)了財孟山都,原則是什么賺錢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沒少干。
      比如一類致癌物多氯聯(lián)苯,雖然可以做絕緣油、潤滑油,塑料、油漆、潤滑劑、殺蟲劑的工業(yè)添加劑,但對人傷害極大,會導致病變。
      孟山都全球到處賣,導致了日本1684人中毒,生產這種原料的美國安妮斯頓鎮(zhèn),成了死亡小鎮(zhèn),2000多居民體內的PCB含量超過正常人至少200倍以上,大批大批的人生病中毒變異。
      直到2001年,多氯聯(lián)苯被全球禁止,孟山都才停產。
      孟山都還搞出了一種落葉藥劑,就是大名鼎鼎的“橙劑”, 含劇毒物質二噁英,它是全球銷量最大的除草劑,可以殺死一切綠色植物。
      越南戰(zhàn)爭中,美軍為了對付藏身在叢林武裝人員,采取“牧場行動計劃”,用飛機噴灑橙劑,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整個越戰(zhàn)期間,美軍投放了2.1萬加侖的橙劑,覆蓋14%的越南國土,400萬人深受其害,連美國軍人后代都產生了中毒病變。
      除了這兩個,孟山都還搞過殺蟲劑DDT,這種農藥會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聚集,導致自然界生物被毒殺。
      在美國農民和全世界的抵制下,孟山都才開始轉型農業(yè)生物育種公司,但還是用的非人手段。
      他們研發(fā)了草甘膦除草劑,這是一種非常猛的農藥,一瓶下去,寸草不生,連莊稼都能一起除掉。
      為了保住莊稼,孟山都把“矮牽?!钡幕蛑踩氪蠖埂⒂衩?、棉花等作物中,研發(fā)了轉基因作物,這樣一來,就只有孟山都的種子能夠生存下來。
      這樣搞得目的就是壟斷,控制全球糧食。
      用了孟山都的農藥,就只能用他們的種子。
      美國農業(yè)部一看,如此牛逼,1994年直接批準了轉基因大豆,2年后成功上市,到了2008年,美國有9成以上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
      為了壟斷,從1995年開始,孟山都收購了十幾家大型種子公司。
      還要求農民購買種子后,不能留種,意思就是必須每年從孟山都購買種子,為了防止農民私藏種子,會雇傭一票前CIA或FBI人員天天追查,然后打官司。
      甚至于美國政府和孟山都,一直在秘密研究一種終結者技術,讓所種出來的植物,不會開花、不會傳播花粉,只會結出果子,以此來控制全球作物。
      2000年,孟山都頂著全球種子巨頭的身份訪華交流,臨走之時,搞到了一顆野生的大豆種子。
      然后,中國野生的大豆卻被孟山都研究透了。
      孟山都對這顆野生的大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煉出了“多產基因”和“抗病毒基因”,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了產量更高、出油率更高,抗疾病的轉基因大豆。
      還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注冊了64項相關專利,賣給中國還反要巨額專利費。
      美國靠著孟山都的轉基因技術,控制了巴西、阿根廷,改變了玉米和大豆的世界貿易格局。
      孟山都當年也想進攻中國,但幾次嘗試都失敗了。
      其中有一次,1992年,黃河和長江流域棉花產區(qū)發(fā)生棉鈴蟲災害,減產了80%。
      孟山都笑瞇瞇的拿著轉基因棉花種子來中國推銷,條件有三個:1000萬美元的專利費,買種子單獨付錢,賣的利潤還要分去50%。
      前后賺走了三筆錢,但沒辦法,中國只能忍著買,孟山都輕輕松松用2年就拿下了中國93%的市場份額。
      后來,朱镕基總理知道這件事以后,指示攻關,最后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做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抗蟲棉。
      擊退孟山都的過程用了11年,到2008年中國自主棉花占93%、孟山都只剩7%,灰溜溜的退出了中國市場,轉向印度。
      印度就沒這么幸運了,孟山都以高于24倍市場的價格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種子公司,幾年之后,轉基因棉花占據印度95%的市場,印度一躍成為第二大產棉國。
      這樣印度人民開心嗎?一點都不開心,因為掙錢的永遠是孟山都。
      有個紀錄片叫《苦澀的種子》,講的就是印度農民在種子公司的誘騙之下,改種孟山都轉基因棉花,卻發(fā)現(xiàn)種子、化肥、農藥一套下來,費用巨貴,產量也沒有承諾的那么高,反而越種越入不敷出,很多農民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自殺身亡。
      孟山都的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第一:優(yōu)秀種子的培育不是我們搞不出來,而是我們沒去做。
      第二:放任外國種子進中國,就是被人扼住喉嚨。
      道理我們都知道,中國農民和種子企業(yè)更知道,但為什么做不出來呢?
      像白菜這種蔬菜,中國的研究是世界領先的,主要差在外來品種上,比如原產于地中海、非洲、美洲等的蔬菜,像番茄、馬鈴薯、黃瓜、辣椒、菠菜等等。
      這些都是后傳入中國的,我們的優(yōu)質種源本來就不夠豐富,再加上我們的收集保存工作落后,被人家越甩越遠。
      1995年之前,中國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種,但美國卻是大豆樣本最多的國家。
      中國,有蔬菜種源3.8萬份,94%本土,6%國外。
      美國,有蔬菜種源9.6萬份,12%本土,88%國外。
      我們曾經的問題就是,保護保護不到位,研發(fā)研發(fā)跟不上。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資本層面和社會層面的不重視。
      因為任何一個技術最終形成優(yōu)勢,一定要產業(yè)化,要全社會的共同投入,而不是光靠政府。
      國內做種子的基本是小企業(yè),或者科研單位,效率不高,動力不足,創(chuàng)新能力又弱又慢,基本就是搞拿來主義,研發(fā)出來的種子,都大差不差同質化嚴重,就在小范圍種一種,沒有和巨頭對抗的實力。
      國外種子企業(yè)公司,依靠技術的首要條件就是資本的投入,研發(fā)畢竟是個耗錢耗人事情,小企業(yè)沒錢,將就將就一輩子也就過去了。
      到了現(xiàn)在,國外的大型壟斷企業(yè)已經形成了規(guī)模優(yōu)勢和技術領先,資本投入直接會帶來巨大收益。
      但普通的科研單位無論在資源、人才、效率上都有巨大的不足,因為他們大多是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很難形成資本與研發(fā)優(yōu)勢,研發(fā)出的新品種,要通過種子企業(yè)才能產業(yè)化。
      而國外不僅有百年技術沉淀,還是壟斷化的巨無霸....所以,我們很多成果只停在論文期刊上,時間一長就鎖進鐵皮柜子了,再也沒人問津。
      而有錢的大企業(yè),大資本,又嫌周期長,回本慢,不愿意投資生物農業(yè)行業(yè)。
      依我說,巨頭們把那些互聯(lián)網買菜,什么小藍車、小綠車、小黃車砸下去的幾十、幾百億,拿去研發(fā)種子,估計早都坐收成果了。
      可很顯然,巨頭們寧愿拿錢去砸見效更快的“流量明星”或“飯圈文化”,也不愿意投入長效的農業(yè)科技。
      這種心態(tài)上,農業(yè)科技投入大,見效慢,尤其部分蔬菜水果種業(yè)上的研究,比國外落后的3代,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見效.....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袁隆平院士厲害,不僅僅是科學家,更是有戰(zhàn)略的遠見,早就把種子上升到與芯片一樣的高度,真的了不起!
      2017年,袁隆平題寫了一幅字:種子是是農業(yè)科技的芯片。
      因為他知道,未來的糧食行業(yè),80%依賴于單產的提高,而單產增加的80%又源于良種的科技進步。
      所以,毫無疑問的是,現(xiàn)在中國最強力的種子技術,就是雜交水稻,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國際上遙遙領先。
      不僅自給自足,還出口東南亞各國,這都是像袁隆平這樣科學家的功勞。
      近幾年,我們已經逐漸奪回了自己的種子權,但餐桌上的食物千千萬,我們過去百年落下的功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補上的。
      要想 “趕英超美”,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
      國家已經在“十四五”規(guī)劃里提出:要把種業(yè)作為農業(yè)科技攻關及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的重點任務,立志打一場種業(yè)翻身仗。
      南繁硅谷就是國家的決心之一,國家的目標是2030年建成中國“農業(yè)硅谷”。
      這個育種基地在海南三亞,有700多家科研單位與高?;钴S,全國70%的農作物新品種都經過南繁,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大王”李登海等一大批農業(yè)專家都這做過研究。
      其實,中國的高新農業(yè)地區(qū),不止南繁一個。
      在中國西北咸陽,還有一個1997年成立的農業(yè)示范區(qū):楊凌,它是中國唯一一個副省級的農業(yè)示范區(qū)區(qū),一切事物自己管理,和西安市是平級。
      中國的農業(yè)一直在發(fā)展,農業(yè)大學也很多,但還是那句話,光靠國家是不夠的,現(xiàn)在社會關注明顯不夠,老百姓覺得種了一輩子地了,為什么子女還要去大學里學種地。
      對很多人來說,農業(yè)大學從名字上就沒有工業(yè)大學,財經大學高級上檔次。
      資本的關注就更加不夠,種子研發(fā)哪有金融來錢快,哪有綜藝節(jié)目撈錢快。
      其實種子的研發(fā)并非我們認為的要花很多錢,拜耳一年的研發(fā)投入是17億元,而中國最大的種子公司隆平高科才有4億元。
      這些錢對很多巨頭來說真的不算多,如某企業(yè)去打網約車大戰(zhàn),4個月就燒了20億。
      如果這錢用來研發(fā)農業(yè),怎么不比現(xiàn)在“三代忠良”強,當然,這個忠,可惜不是忠于中國.....
      我想告訴他們的是,房子可以不住好的,車可以開差一點的,電視可以少看,但種子戰(zhàn)爭輸了,可是要餓肚子的。
      種子往小了說,關乎吃飯的問題,往大了說,關乎到一個國家能否獨立生存。
      無論從何種角度考慮,種子的主動權必須抓在自己手里。

      責任編輯:萬琳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報價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大旗網絡 
      商務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備18006029號-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址:m.xsd7788.com 投稿郵箱:szj@ibeifang.com.cn
      版權聲明: i 北方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違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視頻舉報 電話:156-0471-1144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中文国产成人久久,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b id="fddeg"></b>
        <strike id="fddeg"><label id="fddeg"></label></strike>
        <li id="fddeg"><meter id="fddeg"></meter></li>
        <thead id="fddeg"></thead>
          <dd id="fddeg"></dd>